协会宗旨: 推动对话,促进合作。
组织机构:
会长:陈佳贵,全国人大常委,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委员,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,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主席团主席兼经济学部主任,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
主席:陈经纬,全国政协委员 ,亚洲制造业协会主席,香港中国商会主席,经纬集团主席
副会长:林左鸣,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总经理,许达哲,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总经理,朱继民,首钢集团总公司董事长,赵双连,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副主席,樊纲,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基金会副会长,罗军,亚洲制造业协会首席执行官兼秘书长。
主要活动:
1.亚洲制造业论坛年会
2.中国绿色工业国际论坛(中国制造业论坛年会)
3.全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峰会(原“电动汽车产业国际论坛”)
第四届亚洲制造业论坛年会(2010年10月30-31日)
主题:低碳技术催生新科技变革
主要专题:新技术专题、物联网技术与产业化专题、中国高铁产业化与装备制造业专题,中国与东盟工业一体化专题。
编辑本段
主要业务范围和服务领域
课题研究: 充分利用我会与国际权威学术机构、国际组织的专家资源和网络优势,开展产业发展、宏观经济、投资环境、区域经济等重大课题研究。
促进合作: 充分利用我会在汽车、航空航天、船舶、钢铁、机械、纺织、化工等传统制造业和新能源、新科技等现代制造业领域的资源优势,以及与世界500强等跨国公司和国际著名科研机构的良好合作,促进资源整合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信息技术交流,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。
对外交流: 充分利用亚洲制造业论坛和中国绿色工业国际论坛(中国制造业论坛)、全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峰会等国际品牌活动,推动亚洲制造业之间,以及亚洲制造业欧美先进制造业之间的对话交流与合作。
编辑本段
第四届亚洲制造业年会(2010年)
时间:2010年10月30-31日
主题:低碳技术助推新科技革命
日程安排(框架)
2010年10月29日(周五,全天报到)
08:00——20:00,报到
15:30——17:00,闭门会议
18:00——19:40,欢迎晚宴
2010年10月30日(周六,全天会议)
07:20——08:00,早餐会
08:30——12:00,开幕式及主旨演讲
主题:低碳技术与新科技革命
演讲嘉宾:国家领导人、工信部、科技部、中国科学院、中国工程院、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、世界银行、亚洲开发银行、诺贝尔经济学家、诺贝尔物理学家、世界五百强全球总裁等
主要议题:
1):低碳技术与绿色制造
2):如何预防和阻止“低碳泡沫”和“低碳陷阱”
3):低碳技术能否催生新一轮科技革命
4):如何看待低碳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深刻影响
5):发展低碳技术需要加强国际合作,消除技术壁垒
6):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,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
7):发展中国家节能环保产业所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
8):智能电网、新能源汽车、新型蓄电池、清洁燃料技术的突破与成果分享
9):发展清洁能源、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产业的障碍和未来发展趋势
10):发展绿色工业,转变经济增长方式
11):低碳技术路线图
14:00——12:00,专题论坛1:中国高铁
中国高铁技术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就实现了跨越式发展。作为最环保和最快捷的交通方式之一,高速铁路能耗是汽车1/6,使用电能,碳排量几乎为零;作为拉动经济的重点产业,我们在高铁高端技术上每投入1元,就会带动9元的产出;高速铁路把每一个人待在火车里的时间缩减了2/3以上……
有媒体报道说,中国正在规划三条高铁线路:第一条欧亚高铁线路计划从中国北部的黑龙江省出发,通过北部的俄罗斯横断铁路,连接到西欧。另外一条欧亚高铁从新疆乌鲁木齐出发,经由哈萨克斯坦、乌兹别克斯坦、土库曼斯坦、伊朗、土耳其等国,最终到达德国。这条线路将连接28个亚洲国家和地区,总长约8.1万公里。第三条铁路线将是向南延伸与越南、泰国、缅甸和马来西亚的铁路网相连接……
演讲嘉宾:铁道部、科技部、工信部、全球高铁企业领袖、著名科学家、专家
主要议题:
1):中国高铁带动相关产业重新整合
2):中国高铁对经济的刺激作用
3):崛起的高铁装备制造业
4):“智慧的铁路”
5):中国高铁对亚洲经济、贸易、交通的深刻影响
6):中国高铁重写“丝绸之路”
7):融入高铁时代
8):中国高铁技术能否实现再突破
9):破解中国铁路投资多元化格局
14:00——12:00,专题论坛2::物联网
物联网是继计算机、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世界信息领域的第三次革命。初步估计,中国物联网产业链2010年就能创造1000亿元左右的产值……
当前,我们要着力突破传感网、物联网的关键技术,及早部署后IP时代相关技术研发,使信息网络产业成为推动产业升级,迈向信息社会的“发动机”……
演讲嘉宾:工信部、科技部、中国科学院领导、全球著名通信行业领袖、世界电信联合会、国际通信行业协会、专家学者
主要议题:
1):物联网——将引爆第三次信息革命?
2):物联网将取代互联网?
3):如何应对后IP时代的挑战?
4):智慧地球、智慧城市、云计算、框计算对比分析
5):如何防止“物联网陷阱”和“物联网泡沫”?
6):物联网与我们的城市、我们的生活
7):物联网的信息安全
8):物联网的商业模式 1/2 1 2 下一页 尾页 |